多年来,人们对心脏早搏尤其是室性早搏,总是谈虎色变。这是因为,首先总是把它与能够致命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联系在一起,认为早搏是其发生基础和潜在隐患。其次由于常把早搏视为“心脏病”,而使不少病人轻易戴上“心肌炎”、“冠心病”的帽子。于是便自然形成了病人以身心钱财为代价、多方求医问药,医生用尽全身招术、竭力围剿早搏的紧张局面。近年来,经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早搏与室速、室颤之间以及早搏与心肌炎、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之间,并无比染的因果关系、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上述的那些旧观点具有极大的主观意向性,并无大量的临床资料做客观依据,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推测的结果,因此渐渐被新的研究结果及多年的客观事实所推翻。
现在对早搏的认识转变是:
1、早搏并非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异证据,也常常见于无心脏病的人群。仅仅据早搏就作出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诊断者,实属草率。应通过心脏影象心脏X片、超声、心电生理动态心电图,心脏食道调搏等、心功能、心肌核素显象、心肌酶普化验等有关特殊检查后方可允许作出可能的病因诊断。确实找不到病因者只能称其为“特发性早搏”。
2、早搏与室速、室颤并无必然关系。①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包括严重的心脏病和严重的低血钾、感染、缺氧等全身性疾病者,或有严重的心衰者,或有与早搏相关的严重室速发作史者,或有猝死抢救存活史者,其发生的室性早搏导致室速、室颤的危险性较大,称其为“**室性早搏”。②经多方面检查未能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且无室速、猝死史者,其发生的早搏几乎不会导致室速、室颤,被称为“良性室性早搏”。在年轻人尤其是女性,这种早搏有人认为可能属于生理变异,不属于真正的病态。③介于两者之间的早搏称为“潜在**早搏”。
这里提出,既往医生据心电图上早搏的特点作出良、**判断的方法目前趋于废弃。可见,有早搏并非一定有器质性心脏病,有早搏也并非一定有危险。这需要通过必要检查和分析后方能确定,而不要主观草率从事。需特别强调一个事实:门诊上早搏病人当中几乎近半数属于良性早搏,应引起医、患双方的注意。对早搏病因的认识已如此转变,那么对其处理和治疗也必有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