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防控知识问答
1问:公众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及症状?
答:目前我国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数病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据目前有限证据推测,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发现的病例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等,重症病例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2问:如果有人家里养鸽子、鸡鸭等家禽,应该如何处理和预防?
答:虽然此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但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人感染病例与禽类的关系。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感染的措施。
3问:对于野生动物,应该如何处理和预防?
答:一是要科学认识。禽流感主要是在禽类中发生,在禽类之间传播,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人感染病例与禽类的关系,不轻信谣言,不传播谣言。二是要积极预防。不捕捉野生动物,不食用野生动物,在动物园观赏野生动物时不近距离与观赏鸟类接触,家养的鸟类要免疫,不放养,与禽类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消毒。三是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生病或死亡的野生鸟类不要接触、转移、丢弃,及时报告林业部门或畜牧部门,由人士处置。
4问:很多市民现在谈禽肉、猪肉色变,鸡鸭猪肉是不是都不能吃?如果要吃如何处理?饮食上要注意些什么?
答: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的,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灭活,食物的整体达到70摄氏度将杀死病毒。
冷冻保鲜的禽肉与活禽在营养成分上并无差别,消费者好购买已宰杀好并经检疫合格的禽肉产品。尽量避免到疫区与活禽接触,农村消费者在处理家养禽污染物时,要注意戴口罩。购买禽肉、禽蛋等一定要到正规市场,并认清禽肉的检疫合格证明、产地、厂商和保质期。经检疫合格后的禽类产品可放心消费,但应注意存放及烹调方式:一是生肉和熟食切割要准备两套刀具;二禽肉、禽蛋不要与熟食混杂,要进行密封包装后放入冰箱;三接触禽肉后要注意及时洗手,若被所使用的刀具割伤要及时对创口消毒;四是食用时要煮熟煮透,避免吃单面煎的禽蛋及没有熟透的白斩鸡等。
5问:医务人员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目前尚无H7N9禽流感人传人的确切证据,确诊病例接诊的医务人员中均未发现感染病例,但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标准预防加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预防。
6问:板蓝、黄芷口服液这些药是否对预防禽流感?普通市民是否需要服用?
答:板蓝、黄芷口服液等中药制剂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有特殊的预防与治疗,普通市民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7问:目前有哪些应急措施来对H7N9禽流感进行监控和预防?
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已启动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的监控,以早发现。同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
8问:戴口罩可以预防H7N9禽流感吗?
答:目前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来源及传播模式尚不能确定,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感染的较为的措施。
9问:H7N9的检测方法有没有出来?目前有没有行之的治疗药物?
答:目前国家已经研制出H7N9的检测方法和试剂,可以快速检测。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湖北省卫生厅都已下发了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诊疗方案。随着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认识的逐步深入和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是可治的,但早期发现、规范治疗仍是病人预后好坏的关键。
10问: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
答: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的疫苗。市民预防禽流感好的办法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也能够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
6、不要轻视重感冒,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流感
1、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办公室、居室、饭店、影剧院、歌舞厅等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远比室外要大得多。良好的通风换气可明显改善室内环境,是清除室内废气简单、的方法。一般房间应留通风口或经常开“小窗户”,每天早、午、晚至少开窗10分钟左右。
2、饭前便后正确洗手
研究表明,一只没有洗过的手,可以至少沾污4~40万个细菌,尤其是指甲缝里可藏纳达38亿个细菌。饭前便后正确洗手可除掉粘附在手上的细菌和虫卵,用流水洗手,可洗去手上80%的细菌,如果用肥皂洗,再用流水冲洗,可洗去手上达99%的细菌。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对预防病毒性肝炎、伤寒、流感、手足口病、沙眼、肺炎、麻疹、水痘、细菌性痢疾及其它腹泻的发生和流行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适量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减少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的发生,抑制动脉内的斑块形成,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一般情况下,建议18~64岁成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爬坡等,以身体微汗为宜,也可选择从事75分钟的较高强度的有氧活动游泳、健身跑、踢足球、跳绳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应选择中低强度的长时间运动如打太极拳、慢跑、快走等。
4、低盐、低脂饮食
长期高盐高脂饮食,不仅可以导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严重的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养成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低盐饮食,指少吃盐,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盐总量应当控制在6克以内;低脂饮食指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油性大的食物。
5、戒烟
吸烟和被动吸烟可导致多种癌症,会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可损害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因此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戒烟时间越长对健康越有利,戒烟三个月后肺功能即可得到改善;戒烟一年后冠心病发病风险即可降低50%;戒烟5年后卒中的风险恢复到不吸烟者;戒烟十年后肺癌的发生率是持续吸烟者的30%-50%;戒烟十五年后患冠心病的风险与不吸烟者一样。
6、及时清理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蚊虫鼠患
“四害”分别是指老鼠、蚊子、苍蝇和蟑螂,它们都可以传播疾病;老鼠主要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蚊子传播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蟑螂和苍蝇可以传播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病等。防治“四害”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净化环境、消除和控制四害孽生地以及直接诱杀灭四害等。及时清理室内外环境卫生,是消除蚊虫鼠患非常重要的手段。
7、及时进行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经济的措施。预防接种就是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人体输入死的医学上称为“灭活”病原微生物、或丧失致病能力的病原微生物、或是病原体的抗原性物质,用它们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物质,从而增加了对某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使被接种者对这种病不感染,或者感染后不发病。
摒弃健康陋习
1、公共场所吸烟
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环境所采取的必要的手段,我们每个公民要做到吸烟者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吸烟;要有勇气和责任,向吸烟者说:不要在我面前吸烟;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无烟健康的生活环境,从你我做起。
2、随地吐痰擤鼻涕
痰与鼻涕均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如果随地吐痰擤鼻涕,干燥后与尘埃结合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也会到处传播疾病。因此,吐痰或者擤鼻涕时,好用纸巾包好,再把它扔到垃圾桶里。
3、不遮掩地咳嗽、打喷嚏
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避免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在您咳嗽、打喷嚏时应该用纸巾遮掩口鼻,然后将纸巾扔到垃圾桶内。如果咳嗽、打喷嚏时身边没有纸巾,则应该用胳膊遮掩口鼻。咳嗽、打喷嚏时不要用手遮掩口鼻,如果用手遮掩口鼻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手绢可以代替纸巾,但要注意及时清洗手绢。
4、公共场所丢垃圾
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应当学会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减少垃圾的乱丢乱弃。当然,如果我们把废弃物中的有用部分重新回收利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还能够大限度的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降低垃圾处理费用,减少占用土地资源,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5、随地大小便
随地大小便会污染环境、水源,形成苍蝇蚊虫孳生的条件从而引起疾病传播,也是一种很不文明的行为,对自身和生活的环境造成伤害。 责任编辑:京山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