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文化建设纪实
在美丽的荆楚门户,在巍峨的象山脚下,在秀丽的文明湖畔,座落着一座高24层的建筑大楼——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荆门一医。这所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在荆门这个新兴城市和谐之风的温暖下,精神文明之花有如耀眼的奇葩,绽放得光彩夺目!
公元1950年,4名医务人员,用年轻共和国县政府拨付的五百斤粮食购置药械,建起了一座医院。60年风雨洗礼,荆门一医已逐步壮大,被评为省级三级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院务示范医院、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是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学医院和荆楚理工学院的附属医院,承担着荆门市所辖一市二县四区及毗邻地区300多万人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医院现有总资产4.37亿元,开放床位1100张,在职职工1318人,设有27个专业病区,56个门诊医技科室、1个中心实验室和3个社区服务点。在本地区率先独立开展心脏直视手术、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多项新。2010年门诊诊疗8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3.5万余人次。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荆门一医这脱胎换骨的“华丽转身”?
是重开天地的文化内涵,开启了革新嬗变的“总开关”;
是锐意进取的文化建设,开启了创新跨越的风气之先。
的确,荆门一医能发展壮大成一棵参天大树,离不开医院的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品牌的价值观。
文化,是荆门一医的灵魂。
文化,是燃烧在荆门一医人心中的挚热火焰。
荆门一医就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近年来,荆门一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科技领先,服务无限”的理念,树牢文化理念,提高文化素养,注重文化发展,狠抓人才引进,狠抓业务建设,狠抓优质服务,彰显了医院的仁爱本质,实现了医患和谐,也展现了医院文化内涵。
内化于心,树牢文化理念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文化引领人、用文化启迪人,在潜移默化中使文化理念进入思想、溶入血液,成为自觉的感情认同。
60年来,荆门一医人构建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一医文化。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漫步在医院的文化长廊,会看到灯箱上的文化标语,橱窗上的文化板报,墙壁上的文化口号,重要场所的安全提示,文化长廊的安全警句。点击医院综合信息网,醒目的文化专栏,让人置身在浓浓的医院文化氛围中,使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文化理念已在无形中植于每个职工的内心深处。
2003年,荆门一医全面导入CIS系统,形成了荆门一医独特的医院文化:“科技领先,服务无限”是它的主题理念;“信誉赢得信赖,品质铸就品牌”是它的经营观;“为患者排忧解难、替健康精打细算”是它的服务观;“崇高源于微小,收获来自付出”是它的价值观;“岗位是平台,更是擂台”是它的人才观。今天,这些文化性的表述已不仅仅是挂在墙上好看的标语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每位医务人员行为中的精神体现,并渗透到医疗服务的每个环节中。
外化于行,提高文化素养
60年来,荆门一医一直将引进人才作为医院发展的关键。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成威是一名博士,1996年,在许多单位向他发出聘任邀请时,他毅然选择了荆门一医。15年过去了,他对当年的选择仍然义无反顾。
吴汉林是一名博士,2011年,荆门一医启动“象山人才”计划,从省人民医院、华西医科大学放疗专业医学博士请进来,壮大人才力量。
60年来,荆门一医一直将医疗作为医院发展的关键。
大医至精,业精于勤。
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在荆门率先独立开展心脏直视手术、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等高新。2个科室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科室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创建专科。他们注重科研,勇于探索,近5年,共撰写学术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刊物上发表1816篇,其中:SCI论文11篇,中华、国家级497篇。共有25人编写著作35部,有70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或市级主管部门鉴定并获奖,获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奖396篇。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0项。他们强化突发应急处理能力。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对危重病例的诊疗实行全院协作,对重点科室实行安全巡查制,对节假日等特殊时段进行风险防控,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2%。
60年来,荆门一医一直将服务作为医院发展的关键。
大医精诚,大爱无限。
荆门一医创新服务模式,推行“五心”服务——
热心接待: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程导医、一句祝福;
精心诊断:一个请字、一双暖手、一份专注、一张名片;
细心计划:一段家常、一组数字、一番比较、一点建议;
耐心治疗:一一解答、一把搀扶、一声宽慰、一番叮咛;
暖心沟通:一份档案、一件礼品、一次回访、一段相送。
这是一群天使。她们将自己的精力、时间和爱都给了病人。他们陪伴着每一个患者,守护每一个生命,保卫着病者生命的火花。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围绕“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为病人着想,医疗让群众满意”,他们率先导入CIS,以国际规范标准,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价廉、满意”的医疗服务。成立了病人服务中心,加大病人满意度调查和服务质量改进力度。每季度开展“质量标兵”、每月“服务明星”评比表彰活动。他们在门诊大厅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病人一进大门,就有护理人员引导检查就医,提供咨询、电话、茶水服务。像家一样,充满舒适和温馨。
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引导下,他们实践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诺言与使命。
李大伯家住在农村,患了胰头癌,心理压力很大,曾有近一个月没有进食,全靠输液维持。护士就常与他谈心,帮助他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有这样一个老红军,住在在医干部病房里,护士们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把荆门一医住成了自己的家,把医生护士将作了自己的家人。
一面面致谢的锦旗、一个个感恩的牌匾,它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回放着一幕又一幕医患情深的感人画面。“五心服务”使荆门一医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成为特色服务品牌。经第三方调查,群众对荆门一医的满意度高达97.8%,医务人员违纪违规保持了“零发生、零举报、零记录”。
与此同时,感动患者的典型人物、集体层出不穷。眼科医生王少杰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从医30年,拯救许多患者走向光明、走向新生,曾荣获“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荆门市人才”称号,并被授予政府特殊津贴。
固化于新,注重文化发展
创新机制是文化理念的固化。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有相应的改革创新机制作保证,才能利长远。
医院注重文化提升,多次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院纪委、党办举办了廉洁文化征文活动,院工会、团委组织了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医务、护理部门开展了知识竞赛、岗位练兵、健康咨询、医护义诊活动。妇委会、院工会、团委组织的文艺节目还在省医疗集团调演中获奖,组织的跳绳、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和演讲比赛在市直机关文体活动中取得了一、二名的成绩。这些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浓郁的医院文化氛围。在医院的荣誉陈列室,挂满了大大小小几百个匾牌,在医院每个业务科室的墙上也都挂满了患者们赠送的锦旗,这些都是医院医德医术的证明,也是医院厚重的历史文化的积淀。
2009年7月,荆门一医还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推出了服务满意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和领导为职工服务、行政后勤为临床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原则,理顺服务关系,再造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极力营造院内和医患两个和谐,力求让群众满意。
2010年2月,荆门一医在首推“党员健康快车”活动,开展扶贫帮困、健康宣教、下乡义诊等活动,被新华社、中新社、湖北网、《中国卫生、《湖北日报、《荆门日报等广泛。
鲜花是对春风的奖赏,硕果是对耕耘的肯定。
荆门一医多次被授予省级“文明医院”、“文明单位”和“消费者满意单位”荣誉称号,被省卫生厅评为“卫生支援单位”,被卫生部授予首批“院务示范医院”称号、被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医疗服务满意单位”。
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我们有理由相信,荆门一医这朵绽放的精神文明之花,将越开越艳,越长越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