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井冈山有感
一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我就感受到了她非同一般的热烈:通红的太阳,火红的旗帜,热情奔放的红歌扑面而来;连绵起伏的竹林漫山遍野,毫无拘束,逼人的苍翠缭绕着若有若无的白雾,仿佛铮铮铁骨硬汉平添了几许柔情。
我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我知道我的脚下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一群群先驱的忠骨,我怕我略显荒乱的脚步会踩疼他们的灵魂。
1927年,中国革命的先驱们把革命的火种撒在了这片贫瘠的大山里,斑斓而艰难的中国革命从此和这片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仅仅三年多的时间,井冈山,它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创建了个红色的具有意义的革命政权,建立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但也仅仅是三年多的时间,井冈山就有4万8千多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面对着刻满烈士名字的四壁,我几乎不能呼吸。那些名字密密麻麻,每个名字都像是一块石头,沉重得让人无法仰视。我注意到,在刻录的15744名烈士名单中有不少烈士都是一个家族或是一个村落的同姓人家,还有3万多人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在旧中国的黑暗中,许多人不知道未来,是种什么力量让他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全然不顾个人及整个家族的生命呢?那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
在小井红军总医院,那块几亩见方的稻田,130多名受伤的红军战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面对死亡的威胁和可以回家的诱惑,没有一个投降屈服,后被机枪扫射而死,小的战士才8岁,是在母亲怀抱里撒娇的年龄。
还是在这个医院,我看到了一个名叫曾志的女共产党员,在三年的革命斗争中,二任丈夫都牺牲了,两个孩子都送给了当地的农民。解放后身为党的高级干部的曾志找到了两个孩子,他们都已变成了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连姓氏也随了他人。但她没有用自己的权力去改变两个孩子的生活,她教育两个孩子,要像井冈山的青松和翠竹一样扎井冈山这片土地。她在晚年对儿女说“只要是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我的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个女人,更是一名红军战士”。
在南山烈士陵园,我看到群雕像丛中那个普通的革命战士刘仁堪,他被捕后,敌人对他许以高官厚禄,要他交待党组织情况,他不为所动。敌人用尽各种刑具也不能让他开口,只好把他游街示众,他视死如归,向沿途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敌人残忍地割下他的舌头,他便用脚趾蘸着自己的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直至壮烈牺牲。
这样的英难壮举在这片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
正是无数个这样的英雄,中国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时至,这块充满神奇的土地仍然上演着精彩。井冈山人传承着英雄的血脉,把一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了海内外知名的花园式的旅游城市。
2000年,319国道开通。
2004年,井冈山机场通航。
2005年,井冈山高速开通。
同年,北京到吉安的始发列车开通。
2007年,红色朝圣之旅深入人心。
2008年,井冈山实现旅游收入26亿。
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7140元。
傍晚时分,在茨坪吃晚饭,正赶上一家饭店开张大酬宾。老板是导游的二伯。他兴奋地告诉我们说,这是他的第三家饭店。红色旅游让他们全村人都富了起来,许多在外地打工的人都回来了。搞旅游产品开放,红军鞋,红军斗笠,红军草药,都很抢手呢,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给井冈山农民带来了致富的良机。
像这位老伯一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像当年的烈士们一样,当代农民用他们的双手、血汗,建起了一个富庶的井冈山。
90年,只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时间,而我们的党用了这90年,让一个满布疮痍的旧中国变成了一条腾飞的巨龙,屹立于之林。
一个没有光荣历史的民族,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光荣历史、有了英雄的民族,而他们的后人不去学习继承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巍巍井冈,光彪史册。我在暮色中告别这里,伟人简陋的故居,僻静的红军医院,巍峨的黄洋界哨所,让人无法喘息的烈士陵园,一一在我眼前闪过,涤荡着我的灵魂。
故地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告慰英灵,使我们更加坚持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更加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步伐,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更好地创造安定和谐的幸福生活。
井冈山,我心中的圣地,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你将以更加自信的笑容和独特的魅力,谱写波澜壮阔的新篇章。党办 伍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