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二.病因:
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凡能影响子宫收缩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2.胎盘因素:据胎盘剥离情况,导致产后出血的胎盘因素有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部分残留。
3.软产道损伤:常因急产,子宫收缩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软产道未经充分的扩张,胎儿过大,保护会阴不当,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会阴侧切口过小,软产道组织弹性差等因素均可导致胎儿娩出时软产道撕裂。
4.凝血机能障碍:为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出血量多,不易控制,包括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肝炎及妊娠并发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羊水栓塞两种情况,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产后出血常为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
三.护理措施:
1.针对病因,纠正失血性休克
1采取积极的急救措施,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争分夺秒抢救产妇生命。
2协助产妇采取平卧位下肢略抬高,给予吸氧,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观察四肢温度并注意保暖,及早发现休克早期征兆,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3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加快输液、输血的速度,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4留置导尿,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及颜色。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生命体征变化及出入量。
5据医嘱准确采集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6据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给予不同的止血措施。
2.防止感染:保持环境清洁,定期通风,消毒,每日用0.5%的碘伏棉球擦洗外阴两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
3.鼓励产妇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多进食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绿色蔬菜,水果等,注意少量多餐。
4.心理护理:大量失血后,产妇抵抗力低下,体质虚弱,活动无耐力,生活自理有困难。若继发垂体前叶缺血坏死,功能减退,出现激素下降等席汉氏综合征表现。医护人员应主动给予产妇关爱,使其增加感,教会产妇一些放松的放法,鼓励产妇说出内心感受,及时给产妇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安慰和帮助,指导其如何加强营养,地纠正贫血,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四、健康教育:做好出院指导,教会产妇有关自我保健技巧,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明确产后复查时间、目的和意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指导计划,使其恢复得更好。部分产妇分娩24h后,于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成为晚期产后出血,多于产后1~2周内发生,也可推迟至6~8周甚至10周发生,应予以高度警惕,以免导致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