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以出疹和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等传播,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发病,5岁以下幼儿多见。
二、手足口病感染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三、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主要在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出疹子;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四、手足口病病原体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许多种,其中常见的病原体是CoxA16和EV71型。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具有抗药性,75%酒精、5%来苏尔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液体环境中很稳定,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手足口病并不是一种新发的传染性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病,只要平时注意卫生,是可以预防的。
经过调查,孩子的手足口病可能是由隐性感染的家长传染给孩子的。成人中手足口病的感染者,约99%为隐性感染,一般不会发病,但是,在护理孩子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给孩子喂食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卫生,就有可能把病菌传染给孩子。
预防手足口病
1.家长接触儿童前或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垃圾污物。
2.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及时清洗干净。
4.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让居家治疗的患儿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需住院,可居家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的家庭预防措施
一、消毒措施
1.儿童使用的奶具、餐具要煮沸15分钟消毒;
2.对玩具、厕具等应清洗,后用0.5%的84消毒液擦洗消毒;
3.儿童经常触摸的地板、桌椅凳面、床头、门把、扶手等也可用84消毒液抹拭;
4.尿布好使用一次性纸尿裤;衣、被等布类和书本置阳光下直接曝晒4小时以上。
二、预防措施
1.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2.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没洗干净的瓜果。
3.室内保持通风换气,不带幼儿去人群集中的场所。
4.注意营养和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5.可口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如板蓝、大青叶、金银花等。
6.若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要立即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