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2016-06-03 来源:互联网
在西药未进入中国以来,人们都是吃重要理疗,中药的种类繁多,早起源于《本草纲目等药书。中药对一些具有很好的**,相对于西药来说,中药对人体的危害更小一点。中药需要煎熬才能喝,那么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煎中药
中药的煎煮方法不正确,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或**大打折扣。煎中药应先把抓回的中药放入砂锅里,然后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砂锅放在炉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1、凉水浸泡。
取回的中药应该先放入干净的容器中那凉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这时候中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面应该还要高于药材。
2、开始煎熬。
将浸泡好的中药连同泡中药的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如果有煎药专用的锅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锅忌以开始就大火,因为受热不均匀,很容易裂开的。
3、滤出药渣。
遍煎药,煎开之后还要小火煎熬10-15分钟,然后将煎好的药水倒出来,药渣留在砂锅内。
4、继续浸泡,煎熬。
用凉开水或者温水继续浸泡刚刚煎过的药渣,这次的水不要太多,刚刚没过药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开后5分钟,第二次倒出,留药渣在砂锅。
5、第三次浸泡,滤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只不过这次倒出的药液的颜色会明显的减弱。第三次煎熬之后滤出的药渣基本就没有什么药性了,可是倒掉了。
6、混合药液,分为两份。
将三次煎熬的药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为两份,分早晚两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时候应该加热一下。喝中药有时候是需要忌口的,当然不同的中药要求不一样,在喝中药之前不妨咨询医生,要遵医嘱,才会好。
煎中药的细节
1、器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
2、浸泡 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至少也要20分钟。
3、用水 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4、火候 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锅盖 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6、操作 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7、时间 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熬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煮40—60分钟,其余的中药煎煮20—25分钟即可。
8、再热 为节约时间,很多人会一次煎制出几天的药量,药液再加热时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达到饮用温水的温度即可。通常采用文火,药液刚有沸腾即可,放凉些饮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热中药一般不建议用微波炉。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用微波炉加热中药时,产热的过程可能使药材在分子遭到破坏,失去一部分效能。医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汤剂,好将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热水加热。
9、存放 保存时要放到密闭容器里,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后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煎中药要注重药效
煎药方法不同,中药药效不同。中医对中药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疗的适应证和就不一样,一个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
不同的药煎法大不同,这直接关系到治疗,对于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这类药物性轻扬发散,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长时间煎煮容易使其成分挥发殆尽。所以煎药时间要短,宜用武火大火急煎。对于滋补调理药,烹煎时间则需延长,并用文火小火慢慢熬煎,头煎从汤沸后再熬30-60分钟,滤出药汤;二煎则在沸后再煮20-30分钟。文火慢熬,能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于汤汁之中,可使药效达到佳。
实际上,煎中药是中药里的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成分继续析出溶解,反而会令药液中的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其次,过分浓缩的药汁又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以上就是有关煎中药的具体介绍,煎中药的过程繁琐,不可心急,更要注意药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