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君,男,1961年生于江西,198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1992、1994、1996在德国联邦药物所从事过短期访问研究,2001-2002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病因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国抗癌协会病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立足国内,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部市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
率先证明食品和人胃内能够亚硝化合成致癌性N-亚硝基脲类亚硝酰胺,首创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定性和定量检测CpG岛甲基化技术,在胃癌和胰岛素瘤的表遗传学变异研究上做出了成绩。在《J Agric Food Chem》、《Nucleic Acids Res》、《Carcinogenesis》、《J Dent Res》、《Mutat Res》、《Clin Cancer Res》和《Lab Invest》等刊物发表论著50余篇,出版《癌变原理研究》专著一部,获得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4项,申请国家和国际发明专利4项。
1993年起,历任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导,赴德国药物所访问科学家。1995年为国际胃癌协会会员。2004年为中国胃癌领域和肿瘤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承担4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分题,3项北京市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在胃癌病因和癌变机理研究方面做出成绩,获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5项,国空或世界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50余篇,编著或合著5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首次发现亚硝化食品和人胃内存在致癌性N-甲基亚硝基脲,首创变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PG岛甲基化方法。
邓大君教授和项目组成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朱卫国教授、肿瘤学院潘凯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陈萦晅博士构成的中方团队,于8月29-30日在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与该校湯浅保仁教授带领的日方团队和韩国国立首尔大学金旴鎬教授带领的韩方团队一起,确定了中日韩三国间该项目的具体合作研究内容。